教学能力发展
名师风采
陶黎明:为民服务、培育人才的“江淮名医”
2021-10-08 浏览次数:32
日暮时分,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学子们聚精会神聆听着,时不时举手发问。
这是8月15日我校首届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考研座谈会的场景。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陶黎明教授受邀作为主讲人,正为莘莘学子指点迷津。既是眼科专家也是研究生导师,身兼“双重身份”的他将眼视光这门学科的发展前景、考研和就业形势,以及研究生初试、复试准备技巧和注意事项一一悉心讲授,并且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疑惑。
陶黎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眼视光医学教指委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免疫学组委员,获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名医”称号,校2020-2021年“十佳临床教师”荣誉获得者。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近3年发表SCI文章10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
医科大学承担“教书育人”与“治病救人”双重使命,一端是百姓健康的福祉,一端是医学事业的未来,两项使命同样光荣而艰巨。作为一名从医30余年的资深专家,在繁忙工作之余,陶黎明总是不吝利用业余时间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也是他数十年来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三点一线”:全周无休,十余年如一日
在眼科医生办公室见到陶黎明时,他正在为患者家属解答问题。他说话声音不高,语调柔和,解答时耐心而细致。
“我一般都是晚上7点以后才下班,早上8点前就到科室了。”谈话间,又来了有一位衣着简朴、有些乡土气息的中年人,站在离陶黎明一两米远的地方张望着,眼神含有期待却欲言又止。陶黎明见状起身,走到中年人身边,态度和蔼而又坚定地请他离开:“我和你说,你再来我可要生气了……”中年人只好讪讪离开。
“他是一位病人家属,总想‘感谢’一下我,我是不能接受的。”陶黎明说,不拿回扣、不收红包不仅是行业的规章制度,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作为安医大二附院眼科主任、从医30多年的“江淮名医”,他每年的手术量有2000多台,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0多台手术,在医院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患者身上。
“我们眼科的手术时间不长,平均20分钟一台,但术前、术后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陶黎明表示,围绕手术期的工作具体而繁杂,包括前期问诊、收治病人、术前检查、术后各种问题的处理等,其中解答病人的疑问,占据了他很多时间。有很多病人出院后遇到问题,仍然会给陶黎明打电话。由于病人间相互传递,知道他号码的人很多,但只要有病人找来,陶黎明就耐心尽责地解答。“我的手机号二十多年没变,就是为了方便病人。”
“病人经常提问,确实很占用时间。但如果没人找你看病,也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陶黎明坦言,想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对业务精益求精,病人就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量的超载。除了在医院坐诊、在病房为患者答疑以及随时接听患者电话,他还利用碎片时间在互联网医院及其他在线问诊平台坐诊,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建设“互联网+医疗”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外地和不能来医院面诊的患者。如此一来,他在医院所有的时间几乎都在为患者服务,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逐渐模糊。
周一到周五在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三点一线”。每个周末来科室半天,处理一周内科室未尽的事宜,解答患者和学生的疑问;还有半天去社会机构与安医大共建的眼科医院坐诊;受医联体单位邀请的会诊通常也在周末,至少需要占用半天;剩下半天参加学术会议……这是陶黎明的日程,周一到周日全在工作,循环往复,终年如此。“自从二附院眼科成立以来,一直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十余年。”
工作看似头绪众多,却每样都必不可少。陶黎明表示,建设医联体合作机制,是国家政策要求的任务;参加学术会议则是为了保持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与国内顶尖的眼科医生保持信息上的同步。与二附院合作的医联体单位多是县级医院,一些复杂的高难度病例他们处理不了,陶黎明就亲自去会诊、做手术。“像合肥周边的舒城、桐城等地的医联体单位,我几乎每月都要去一次。”
在陶黎明身上,显著地体现出医生职业的“学习力”与“延展性”。“延展性”是因为被患者、学生、医院、医联体单位等在内的大量个人、团体所需要,不得不持续扩展工作量、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与工作状态。“学习力”指的是医生必须时刻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保证在日新月异的医学领域内不被淘汰。这八小时之外的“学习力”与“延展性”,不仅考验着医生孜孜不倦的毅力与始终如一的耐力,更是他们为适应职业的多重角色而付出的艰苦努力。
“三全育人”:培养人才对未来影响深远
一直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陶黎明积累了丰富的带教经验,早在2006年即被评为教授。二附院眼科成立以来,他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和规培人员的培养工作。2015年前后,国家在临床医学专业内建设一批人才紧缺专业(方向),陶黎明便带领医院眼科同事积极筹备,成功申报了安徽省首个“眼视光医学”本科专业。该专业于201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17年正式在我校招生。如今,主要由二附院眼科负责教培工作的“眼视光医学”专业已连续招生五届,属一本批次招生,是学校理工类本科专业中平均录取分数排名靠前的专业(方向)。这其中,就凝聚了陶黎明和二附院眼科全体人员的诸多心血。
“按照国际标准,每两万人需要有一名眼科医生。安徽人口6100多万,仅有1300名眼科医生,平均4万到5万人拥有一名眼科医生,人才缺口极大。”陶黎明表示,我国眼病发病率高,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极高,申报并承担“眼视光医学”专业的教学培养任务,目的就是为全省眼病预防、保健、治疗工作培养紧缺人才。“以目前的培养能力、培养速度,尚不能弥补省内眼科医生的巨大缺口,但行稳才能致远,随着带教能力和办学经验的提升,这一专业的培养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他说道。
自眼视光医学专业首届学生入校起,身为专业负责人的陶黎明就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培养服务工作。他还充分借助第二附属医院、校外企业等资源,以“院院合一”“校企合作”的优势,用专业力量助推专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全能型眼科医学生。“培养人才也是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培养眼视光医学本科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对未来影响更加深远。”陶黎明说。
“三驾马车”:乐于看到后辈超越自己
高校附属医院的专家型医生,大多是临床、教培与科研三驾马车齐驭,陶黎明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陶黎明担任科主任的二附院眼科共有博士10人、硕导7人、主任医师2人、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7人,这样的人才配置在全省属于顶尖。在专业优势上,该院眼科的“白内障”“眼眶眼整形”“泪道病”三个亚专业在省内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这样的成绩,与陶黎明的倾力付出、提携后进密不可分。
培养年轻人无疑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陶黎明却乐在其中:“当医生的业务水平达到了一定层次后,就是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以先进带后进,才能造福社会。”他还表示,不介意年轻的后辈超过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把年轻人培养好了,才能更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优势技术的不断传承。”
陶黎明对后辈的关爱非常无私,他注重给年轻医师充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多实战、多操练,切实提高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而自己甘愿扮演“守门员”和“把关人”的角色,让手下医生放心大胆干事。陶黎明坦言,科室部分医生已经在亚专业上超过了自己,但这恰恰也是自己乐于看到的。“科室医生每个人都强起来,都有自己的专长,都能独当一面,科室的整体实力就增强了。”
行政、临床、教学、科研多项重担在身,长期的高负荷工作让陶黎明的双眼有了深陷的眼袋,但他对工作的热情却丝毫不显倦怠,谈及学生培养、科室建设,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今年二附院眼科有几项重点工作,首先是2017年入学的首届眼视光医学本科生即将实习,将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好,完成五年本科培养的闭环,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将为后续的专业建设打下基础。此外,科室还准备在保持优势诊疗项目的基础上,在相对薄弱的亚专业领域进行攻坚,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学技术奖项,促进科室各项业务更均衡全面的发展。”
采访结束时已近晚上七点,陶黎明紧接着与守候在旁的年轻医生一道投入了科室的工作。把个人休息时间压缩到极致,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患者服务、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学科发展提携后进,陶黎明用自己多年来的敬业勤勉为医生与教师两种职业的崇高增添了平实而生动的写照。(第二附属医院 刘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