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发展
名师风采
陈佳龙:坚守教师初心,追求更高目标
2020-10-28 浏览次数:25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科研的奇妙世界,开启口腔材料学的探秘之旅……”实验室内,穿着白色工作服的青年教师正在开启他新一学期《口腔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求知欲,聚精会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
讲课教师是我校2019-2020年度“十佳教师”获得者、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佳龙,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口腔修复材料、骨替代材料、心血管材料和纳米材料的设计及生物学效应评价等。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教师初心,不断思考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将培养合格口腔医学生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
用热爱坚守初心
问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陈佳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为节省经费用于更多研究,他经常下班后去菜市场捡菜叶喂实验用兔。当遇到学生生活、身体出现问题时,他会慷慨解囊并多方寻求帮助。他不求名利,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科研,成功开发出多种优异的血管支架表面修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导师的优秀品格深深地影响了陈佳龙。香港访学期间,他静心思考如何成为优秀老师,如何培养优秀的、有情感的口腔创新人才。访学后期,结合国家对口腔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我校口腔医学教学现状和国内外著名院校学生培养模式,他开启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陈佳龙始终认为,唯有热爱才能保持教育初心,不迷失自我。执教以来,他主动向高年资教师请教,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喜好,不断摸索、钻研教学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善教学方法。
课堂上,他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穿插讲解科技在知识更新中的作用,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以专题综述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报告的能力,以学生讲课的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制作讲稿、语言表达等能力。课堂之外,他帮助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投身科研实践,通过引导前沿文献阅读、课题设计、试验开展、数据处理指导、文章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加深其对于科研的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他还积极鼓励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以培养科研思维,其团队培养的本科生近30人。
扩展课堂知识、思考与学生互动的内容、阅读和修改专题综述、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的汇报、细化科研实践课题的示范内容、审阅和修改学生的撰写文章、处理数据……因为热爱,他在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工作辛苦,加班是常态,但他依然坚持不懈。
除传授专业知识外,陈佳龙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收获了可喜的效果。他所带的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还具有极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取长补短,参加工作后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和佼佼者,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天道酬勤,对教学的探索、对教育的热爱和坚持也使陈佳龙自己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他在口腔材料课程建设上获得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2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2项,发表教学文章3篇,还获得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优秀论文奖、香港学者协会最佳墙报奖等荣誉。
用行动扛起责任
“近年来,我国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还有差距,在人才培养、医疗器械研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与社会需要、人民需求还有距离。”科研讲座上,陈佳龙通过一件件实例,认真分析着我国的教育现状,并激发着学生的爱国之情和科研兴趣。“有差距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只有承认差距、正视差距,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克服它,才能追赶并实现超越!”
随着“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调整,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之本,本科教育进行改革,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新形式不断更新。如何结合学科特色因材施教,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陈佳龙不断探索、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
作为科研团队的领头羊、排头雁,陈佳龙每周会召开小组会议,听取成员们的实验进展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并和大家一起积极展开讨论,分析问题以寻找最佳方案。“陈老师不光对教学、科研工作很上心,生活上他也经常给我们建议和意见,我们有什么困难都喜欢向他请教。”一位学生这样评价道,“他为人低调,虽然不苟言笑,但的确是一名极其负责、注重行动的好老师。”
“每到节假日,他都主动承担起值班的责任,让我们多休息。实验室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他总是带头解决。”说到陈佳龙,同事们也给予很多好评。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推迟开学,为了使同学们在家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学习,陈佳龙带领教研室成员夜以继日探索网络教学的最佳授课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口腔材料学在线开放课程(MOOC)一经推出,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被评为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和“安徽省普通高校教学示范课”,陈佳龙所在的教研室也获评“安徽省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
“目前口腔治疗使用的材料,尤其是高端材料基本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导致口腔治疗费用始终被患者诟病,看病贵成为影响医患沟通,导致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教学是责任,科研也是责任。作为口腔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口腔材料教研室负责人,陈佳龙在工作中发现,如何改善口腔医疗器械现状,成为横在医患之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能有所突破,早日打破垄断的局面,他带领团队也一直在努力着。
用成果迎接未来
“科研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教书八年来,除了“育人”,陈佳龙也依旧不忘科研工作。虽然教案准备、课堂设计、文献指导等工作占据了许多时间,但不管再忙再累,他依然坚持每天抽时间看文献、查资料、做课题。
学校的关怀、学院的支持、同事的帮助,还有自身的努力,让陈佳龙在科研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成果显著。2013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4年,取得博士后项目并入选“香江学者”计划;2016年,成功申报国自然面上项目。发表科研论文39篇,授权专利6项,参编专著2部。
目前,陈佳龙围绕牙科种植体开展的一系列表面改性研究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着,他期望尽快为我国种植体治疗效果提升并超越进口产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口腔患者能用上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物美价廉的优质种植体,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科研工作需要坚持,我的导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只有坚守初心,才能不断前行,收获一路芬芳。他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更是我的榜样。”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在导师60岁生日时,陈佳龙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学术形式汇报给了导师。他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导师的感恩之心,为其庆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老师这一光荣行业中的一员,陈佳龙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能和更多的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付诸行动,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培养造就出更多德才兼备、救死扶伤、堪当重任的大国良医。(附属口腔医院 耿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