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发展
教学培训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团队中的年轻人”第三期(一) | 青年化阐释: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3-11-22 浏览次数:27
青年化阐释: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抓手
周娟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当前,如何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化阐释,教育引导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充分激发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青年化阐释的内在意蕴
青年化阐释是党的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实践需要。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当前,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坚持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作出回答。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通过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最大限度地教育、凝聚和团结青年,引导其真正学习、理解、认同、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为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赓续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青年化阐释源于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所面临的选择之多、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观念指引其前行。回首百年党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引下,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积极投身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人生的黄金时期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相吻合,他们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时代重任。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要坚持把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铸魂之本,不断巩固新时代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矢志奋斗的决心。
青年化阐释也是适应新时代青年话语体系的现实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特征和心态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他们见证了祖国的快速发展,由衷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强烈信心,对个人的未来走向怀着美好憧憬,同时也呈现出理想期许与现实考量交织、亲近主流与关注自我并存、信息多元与信息茧房共生等特点。高校要强化青年的理论武装,就必须站在青年发展视角,用符合青年特征和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构建起青年愿意听、听得见、听得懂的话语体系,引导他们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智慧,推动价值体系和实践逻辑的养成,引领他们成长成才。
青年化阐释从何处着手
注重“三个善于”。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面对青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青年特点,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释党的主张,善于把线下互动和线上沟通结合起来,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对青年的引导力、说服力、亲和力”。这提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话题青年化中将理论与青年日常实际相结合,以语言青年化在理论传播中构建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将理论内容投放到青年聚集的平台上从而实现渠道青年化。
把握“三个引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化阐释,要注重教育引导青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时代问题、筑牢信仰之基、汲取奋进力量。一是要深学笃信,引导青年读原著学原文,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二是要精思细研,引导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追求。三是要知行合一,引导青年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始终不渝朝着理想目标奋斗。
实现“化”青年与青年“化”。青年化阐释存在“化”青年与青年“化”的二阶性。“化”青年就是要用符合青年特征和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推动青年价值体系和实践逻辑的养成,引领青年成长。青年“化”就是要将青年群体自身所特有的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富于创造的青春品质,赋予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辩证发展的理论品格。
青年化阐释的实现路径
聚焦青年成长需求,打造青年化阐释话语体系。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需要把握好纵向分层与横向递进的内在逻辑规律。一要强化针对性,说好青年话。加大对青年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坚持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分众化传播,通过小切口阐释大主题,将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体系解析为青年日用而不觉、蕴含着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微元素”,形成政治性、思想性、青年味俱佳的理论阐释,让青年有共鸣更能共情。二要增强实效性,解好“青年惑”。聚焦“青年关注、关注青年”两个方向,围绕青年关心的创业就业、文化生活、志愿服务等热点问题靶向供给、精准服务,不断提高运用党的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青年成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提升引领力,指好“青年路”。通过中外历史的正确对比、社会发展的深入观察、笃实鲜活的真实故事等,以积极理性的观点、生动活泼的语言、亲切温暖的互动,不断提升青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度,使他们更加自信舒展、自觉坚定地投身新时代新征程。
善用青言青语,打造理论宣传阐释队伍。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要善用青言青语,建设多维度多层次理论宣传阐释队伍。一是“头雁”宣讲示范引领。邀请党政领导、学术大家、“五老”人员站上讲台,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深入浅出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好青年学子的知心人、引路人。二是基层宣讲多方推动。立足高校党团组织优势,充分发挥青年讲师团作用,吸纳青年专家、思政教师、专职党团干部,通过对象化、分众化、通俗化方式开展宣讲,切实解答青年困惑、回应青年关切、触碰青年心灵。三是朋辈教育育人育己。通过学以致讲到以讲促学,再到讲学相长,形成“学习—宣讲—成长”闭环。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多样化学习环境。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要充分激发高校党团组织创新创造活力,帮助青年做到“听到—听进—认同—践行—坚定”的进阶逻辑。一要以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扎根大地。引导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真学真看真听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二要以文化精品滋养青年精神素养。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年生活场景,发挥文艺创作渗透式育人作用,为青年送上“不一样的思政课”,让青年看到崇高、产生向往、紧紧追随。三要以国际视野坚定青年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平台作用,在加强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实践探索中,在文化、体育、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互动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搭建网络传播平台,开辟理论宣传阐释新阵地。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进军互联网主阵地,让理论宣传正能量转化为网络传播大流量。一要构建“互联网+”工作格局。把线上宣传阐释和线下思想引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实现内容多元、同向发力、“异口同声”的宣传阐释效果,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年网络思想引领工程体系、格局和机制。二要坚持“内容为王”。打破互联网中的“信息茧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从抽象到具象地精准转化,把理论阐释变成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的过程、变成直接面向青年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变成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过程。三要打造青年化的网络文化产品。树立“寓引导于产品”的理念,用好网络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探索网上理论传播轻巧化,把要讲的道理、情理、事实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让理论可听可视,思想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系福建农林大学)
(转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