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综合新闻

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

2024-04-03 浏览次数: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及时、精准、有力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教育数字化”时代使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率和水平的必然之举。

资源技术赋能,营造数字化思政育人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讲得更鲜活更生动。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需要丰富的数字资源支撑。高校要在基建、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着力,提升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营造数字化教学生态;要注重日常档案和教学的数字化管理,并及时把数字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要及时吸纳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的正能量素材,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数字化教学资料;要加快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利用各类网络智慧教育平台,推送精良在线课程;要善于建构、利用各类思政资源信息库、思政教师在线交流平台,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在线交流,提升教师数字技术运用能力,于在线教学能力提升上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要善于利用慕课、微课、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提供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态,发展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线上教育大课堂,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需求。

教学模式重构,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课”。精准思政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有效抓手,要及时借助数字技术审视教学环节,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适应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深度融合的发展大势,与时俱进地推动教学模式的及时更新。要利用包含虚拟仿真教学在内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手段,建构沉浸式、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把数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与“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结合起来,发挥数字化在线优势,建构多主体多渠道多场域的育人体系。要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在线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时空地域限制,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多主体、多平台的思政金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建设注入活力与动力;要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实践”的混合教学,通过教学模式创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大起来,内容活起来,视野宽起来。要积极推动翻转课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现由老师主导,灌输教学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合作探究教学为主的转变;要发挥数字化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监控优势,加强过程性考核,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以卷面成绩为主的单一考评方式向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的立体化考评方式转变。要善于发现、及时分析数据反映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痛点,适时调整,个性化推送教学资源,精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育人质量。

数字素养提升,锻造高质量思政教师队伍。教师是讲好思政课的第一责任人,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懂数字技术,在守正创新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对青年学子的教育精准供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提升数字素养,提高自身多媒体互动交互教学能力。高校和马院要多层次开展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工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赋能,升级思政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重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既要树立数字伦理意识,更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守正就是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能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使命不能变;内容为王,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的教学规律不能变。创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顺时而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把“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及时讲授给学生。要顺势而新,顺应数字化教育的时代潮流,创新课堂教学,主动求变,顺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大势,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崔兰海)


(转自江淮时报,2023年4月28日)